31
2022
-
08
“當代雕塑·油畫青年推介展”在上海順利開幕
所屬分類:
行業動態
2021年7月24日下午四點,由中國雕塑學會、上海油畫雕塑院、上海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當代雕塑·油畫青年推介展”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拉開帷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金雷,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韓陳青,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本次展覽總策劃曾成鋼,上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江鵬,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本次展覽學術主持孫振華,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劍平,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湖北美術館藝術總監傅中望,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龍翔,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焦興濤,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蔣鐵驪,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殷雄,上海美術家協會秘書長丁設,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李超,上海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姜建忠,上海美術家協會理論與策展委員會主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李旭,上海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夏陽,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徐明松,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總編、《藝術當代》雜志主編徐可,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楊奇,杭州雕塑院院長、中國雕塑學會副秘書長林崗,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朱晨,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李秀勤,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焦小健,獨立策展人、藝術評論家杜曦云,天津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中國雕塑學會展覽部部長譚勛,上海大學博物館副館長、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馬琳,本次展覽策展人朱勇、林森、李淜、潘文艷,20位參展青年藝術家以及來自全國多地的藝術家和專家學者,上海油畫雕塑院本院部分藝術家和專家,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上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院美術館負責人江梅主持。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本次展覽總策劃曾成鋼
本次展覽總策劃曾成鋼致辭:“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古往今來,青年群體向來都是最為活躍、最有活力的社會組成細胞,他們是推動社會發展、促進文化進步的積極力量。
作為藝術的引導與服務者,發現、推介優秀的藝術人才是中國雕塑學會的重要使命。2010年在北京798中國雕塑學會的沙龍上,我們接連推出了青年推介計劃6個展覽。2014年,“青年推介計劃”又在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啟航巡展。通過兩季6年的巡回展覽,我們發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年輕藝術家。他們中的很多人在這個平臺躍出水面,在很多展覽和創作中嶄露頭角,成為雕塑領域優秀的后備人才。青年藝術家是未來的中堅力量,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推動青年藝術家就是推動藝術本身,這是繁榮藝術創作,推動學術研究,提高我國藝術水平的重要路徑。
此次由中國雕塑學會、上海油畫雕塑院、上海美術學院聯手舉辦的展覽,是沿著改革開放、包容的、新的海派姿態拓展視野,讓油畫雕塑一起形成大美術的概念共同發力。這次的展覽,投稿者有130余人,總體應征作品數一千余件。這些作品整體呈現出敏銳的時代氣質,顯示出年輕藝術家的激情、銳氣與創造力。由于展覽條件限制,我們僅僅選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作品,這些年輕藝術家創作根基扎實,個性鮮明,有獨立的思考,有獨特的表達,作品體現了傳承與發展,體現了新價值和新可能。
今天,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新時代,它在召喚著新青年,塑造著新青年,成就著新青年。我們愿意把這樣一個群體當中的優秀代表推進公眾視野,讓大家了解他們的創作,感受他們的風采,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讓年輕藝術家們的創作之路走得更好、更遠!星辰入海,未來可期!
上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江鵬致開幕辭:上海油畫雕塑院主要從事油畫、雕塑藝術的創作與研究,培養藝術人才,促進美術事業發展。懷著這樣的初心,我院從去年開始與中國雕塑學會、上海美術學院洽談合作,感謝中國雕塑學會和上海美術學院的大力支持,經過一年的醞釀籌備,“當代雕塑·油畫青年推介展”今天成功舉辦。我們希望借助文教結合的契機,為廣大青年藝術人才搭建展示交流平臺,推介優秀作品和優秀青年藝術人才,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
展覽征稿通知發布后,1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收到130多位符合參選條件的青年藝術家申報材料。經專家評審會評審,最終遴選出雕塑和油畫各10位青年藝術家,共計100余件作品入選參展。展覽以油畫、雕塑作品為主體,在藝術觀念、視覺形態上呈現為非常活躍、多元的特點,青年藝術家們從技術、材料、創作方式上展開了很多的嘗試和探索,體現了他們各自在藝術思考上的深入和在藝術表達上的拓展。
本次展覽緊緊圍繞“青年藝術人才”這個主題,主要發揮了三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推進了青年美術后備人才梯隊建設。本次展覽面向全國征集,給優秀青年藝術家搭建展示平臺,推動了中國美術事業的人才梯隊建設;二是加強了對院內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大多為院內青年藝術家。他們全程參與項目工作,積極開展組織策劃、對外聯絡、統籌協調等,在項目開展中有力提升了綜合業務能力;三是進一步做大做強學術平臺功能,發揮品牌效應。充分發揮上海油畫雕塑院、中國雕塑學會、上海美術學院平臺功能和品牌效應,逐步形成全國體制內外美術人才集聚的格局,為國家美術事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未來,上海油畫雕塑院將與中國雕塑學會、上海美術學院緊密聯系、加強合作,持續組織開展青年藝術家推介展。同時,歡迎志同道合的兄弟單位加入我們的隊伍,不斷擴大朋友圈,共同為國家美術人才的培養和美術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和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提升。
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本次展覽學術主持孫振華在發言中提到:這幾日在上海,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臺風“煙花”要來了,不過它一直到現在都還沒來,但是我們青年藝術的小臺風已經先期而至。我們今天的這個展覽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它的影響、藝術含量和價值卻很大。剛才我們開了兩場很有質量的座談會,會上很多專家談到了1992年的“青年雕塑邀請展”。我個人也想到了1987年,我當時在中國美院,那時我們像朝圣一樣坐火車來上海看1987年舉辦的“中國首屆油畫展”,看完之后又連夜坐車趕回杭州。從那個時候的雕塑、油畫,到今天,我們看到了藝術的生生不息,一代代過去的青年、也就是今天的中年,就是他們在不斷推動我們藝術事業的發展。
我們為什么要關注青年、推介青年,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推介青年就是推介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推介青年,今天的青年表現不好,就是對我們過來人的否定。后來的青年會一代、一代超越我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們在推介青年的時候,也是在肯定過去的我們、在肯定過去的青年。
我覺得藝術史的上下文,一代后浪拍前浪,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藝術生態。在我們今天座談會上,大家對年輕人的創作有很多肯定,談得非常好。我在聽大家發言的時候,除了在做記錄,另外還在想我們今天青年面臨的問題是什么?他們最大的困難在哪里?我覺得我們今天的青年比起我們過去的青年,要更加困難、艱苦。很多人說,今天青年的條件似乎要比過去好,確實在硬件和其他包括設備、材料、制度、系統等方面都比過去要完善很多。但是我覺得今天的青年比過去要更困難,最大的問題在于正是有一代代人的積累,造成了不同學科邊際效應的遞減。好比在80、90年代,我們有幾批青年藝術家嶄露頭角,他們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認可和關注。到今天,青年人越來越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比起過去有增無減,但是他們的獲得卻越來越小,呈現一種遞減的趨勢,這就是我們說的邊際效應的遞減。這就會促進我們今天的青年人,他們要開拓新的疆域。
所以在展覽中,我們看到過去的雕塑,除了寫實的,還有裝置、金屬的焊接、現成品、纖維藝術等等。在過去的狹小領域里,在邊際效應不斷遞減的情況下,現在的青年其實很艱難,他要找到更多的領域、更大的空間、要獲得更多的收益,他會更困難。這就逼得我們的青年必須要創新、拓展,我想這就是今天的青年,他們最困難的地方。也是因為今天的困難,所以他們在這么好的條件下,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有更多的聰明才智,才能夠獲得認可和成功。所以我們在推介青年的同時,我們也深感到今天青年的不容易。對中國雕塑學會來說,我們只能開拓更多平臺、擴大更廣闊疆域,讓青年有更多的機會來施展他們自己。
關鍵詞:
2022年4月1日,“中國姿態——共融共創”第三屆溫州雕塑展復審會在北京順利舉辦。本著對雕塑展藝術質量負責任的態度,現將入選作品方案在中國雕塑學會官方網站(http://www.csin.org.cn/)公示,聽取公眾意見。
2022
08-31
《藝術賦能鄉村振興——龍潯鎮大坂村藝術家村十年規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京順利舉辦
2022年8月26日,中國雕塑學會、上海美術學院與德化縣人民政府在京簽署《藝術賦能鄉村振興——龍潯鎮大坂村藝術家村十年規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本次戰略合作將以全新理念助力德化升級產業特色,拓寬產業發展新視野。
2022
08-30
每一個室內空間行業雕塑的主題風格應該與室內空間的文化底蘊相同。大多數情況之下,在房屋的自然環境之中建造標志性雕塑是不適當的。通常來說,他們主要是根據大家都喜歡看的主題風格
2022
08-30
精雕細琢雅致,作品栩栩如生
EXQUISITELY CRAFTED AND ELEGANT, THE WORK IS LIFELIKE